发布日期:2024-11-04 15:04 点击次数:101
极目新闻记者 周治涛
通讯员 朱丽 赵珺洁
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公安、测绘、交通等多个领域,无人机应用型人才成为“香饽饽”。近日,在河北定州举办的2024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限时载运飞行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上,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社团”师生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同台竞技,两个参赛机组均获三等奖,这所职业院校的无人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业内关注。
队员在备赛
专科生现学现用勇闯技能大赛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创新型比赛,大家都没有相关比赛经验。”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教师曹建龙,回忆起备赛时的经历,唏嘘不已。
今年3月份,曹建龙、刘雅琪老师带领着舒民宏、付俊诚、赵政、刘佳文、余中原等无人机专业同学开始备赛。
大赛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制作无人机,并按照比赛要求通过现场的限时飞行测试。备赛期间,团队购买了微型仿真机模型对飞机零部件进行测量,绘制图纸并尝试对模型进行拆解和组装,理论知识和建模软件的学习也在同步开展。
“固定翼结构组成、不同翼型气动特性分析、飞机稳定性参数计算、飞机各部分数据计算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还有建模软件操作,都是和老师一起边学边做。”模型组成员刘佳文感慨,尽管压力很大,但是大家都铆足了劲。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团队的第一代机翼成品制作完成。“但模型上的理论在实操中没能成立,悬挂8公斤的重量时机翼断裂了。”为了寻求困难的突破点,指导老师曹建龙和参赛选手舒民宏随后分别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进行学习交流。
经过改进,8月末第二代试验机整机验证大获成功;同时,团队无人机的设计报告荣获了南部赛区三等奖,团队也因此拿到了国赛决赛的入场券。
“赛前,我们的组装备赛区被其他提前到场的学校占用,因为他们以为我们会弃赛。”曹建龙笑着说,此次参赛的选手基本来自全国重点高校,而来自高职院校的不到5所。
担任飞手的付俊诚回忆说:“赛场上团队的无人机有一颗螺丝出现了松动,在仅有的6分钟时间内,团队成员完成了故障排查和修理,顺利飞完了比赛!”
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指导老师曹建龙也热泪盈眶。“之前我们参加这个比赛其实是不被看好的,但是我一直憋着一口气,一直坚定地和学生们讲,本科生能做出来的,专科生一样能做!”
比赛现场
学科支撑社团培养打造专业“飞手”
此次参加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武昌职业学院团队共带去了翼展5.2米的无人机3架,2.4米的4架,赛后清华大学代表队、国防科技大学代表队等高校,对武昌职业学院团队的无人机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现场交流起飞行经验,合影留念。
“这次比赛是我们学校无人机社团风采的一次亮相,也是对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检验。”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盼介绍,学校以专业教学为支撑,通过社团兴趣培养和赛事激励,建立起无人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在专业教学方面,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专业水平在湖北高校中位居前列,开设有无人机应用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2个专业,在建的还有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校园航空飞行营地,无人机专业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课程内容丰富。
在硬件设施方面,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建有2500平方米的无人机实训大楼,拥有60余亩室外无人机飞行实训场。教学实训场地可完成模拟无人机生产企业生产线开展组装、调试、试飞,模拟无人机应用企业开展无人机检测、任务规划、飞行实施、数据处理,模拟无人机竞技体育开展无人机飞行大赛。
依托学院背景,2021年,武昌职业学院成立了无人机社团,面向全校招募具有相关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
参赛队员舒民宏,大一就加入了学校的无人机社团,他介绍,平时社团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大家,学习编程、建模等跨专业知识,定期进行飞行技术训练,与其他高校的航模社团交流学习,还有机会参加学校运动会等各种大型活动无人机表演,以及通过选拔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
武昌职业学院参赛队员与清华大学参赛队员交流、合影
“学校还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每年都有学长自己开公司,带着我们参加校外的商业项目。”舒民宏介绍,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无人机飞行技术,毕业前就被相关企业预定,平均月薪在1万元。
(来源:极目新闻)
武昌职业学院舒民宏曹建龙无人机社团发布于:湖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